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正模:1♀,SSB V27—44a,南沙群岛(3°60′N,112°05′E),水深56m,底质泥质砂,1988.08.01;副模:1♂、1♀,SSB V27—44b,南沙群岛,采集地同上;2抱卵♀,南沙群岛(3°59.25′N,112°16.89′E),水深53m,底质珊瑚礁,1985.06.04。
形态描述 个体很小,头胸甲长稍大于宽,表面光滑,额厚,完整,前缘呈截形,背部隆起。前侧缘短于后侧缘,近基部有数枚细颗粒。后侧缘末2/5向外扩大,边缘薄,基部3/5向后收敛。肢上板发达。
胸窦窄长,窦底具一列小颗粒,约13枚。
螯足粗壮,长节稍弯且隆起,边缘有珠状突起,基部1/3的外侧具短绒毛,背面近基部有两枚较大珠状突起,末端有些珠状颗粒。’腕节短,光滑。雄性掌部长大于宽,而雌性则长宽相等,外缘光滑,背、腹内缘各具一列珠状颗粒,雌性的边缘更薄锐,指节背面有1条光滑脊。雄性两指的内缘齿较雌性的明显。
步足扁平,边缘薄。末对步足长节后缘凸,掌宽。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。第1节宽短,第2节小,第3节大,稍隆起;第6节很宽,具一宽三角形薄齿。尾节呈三角形。
雄性第1腹肢粗壮,具两个螺层,末部膨胀,末端密具中等长度的软毛,背面观分为两叶和1枚长形突起,腹面观不分叶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正模:♀ 9.5 9.0
副模:♂ 9.5 8.6
♀ 9.5 8.8
形态描述 个体很小,头胸甲长稍大于宽,表面光滑,额厚,完整,前缘呈截形,背部隆起。前侧缘短于后侧缘,近基部有数枚细颗粒。后侧缘末2/5向外扩大,边缘薄,基部3/5向后收敛。肢上板发达。
胸窦窄长,窦底具一列小颗粒,约13枚。
螯足粗壮,长节稍弯且隆起,边缘有珠状突起,基部1/3的外侧具短绒毛,背面近基部有两枚较大珠状突起,末端有些珠状颗粒。’腕节短,光滑。雄性掌部长大于宽,而雌性则长宽相等,外缘光滑,背、腹内缘各具一列珠状颗粒,雌性的边缘更薄锐,指节背面有1条光滑脊。雄性两指的内缘齿较雌性的明显。
步足扁平,边缘薄。末对步足长节后缘凸,掌宽。
雄性腹部分为5节(第3至第5节愈合)。第1节宽短,第2节小,第3节大,稍隆起;第6节很宽,具一宽三角形薄齿。尾节呈三角形。
雄性第1腹肢粗壮,具两个螺层,末部膨胀,末端密具中等长度的软毛,背面观分为两叶和1枚长形突起,腹面观不分叶。
标本测量(mm) 头胸甲长 头胸甲宽
正模:♀ 9.5 9.0
副模:♂ 9.5 8.6
♀ 9.5 8.8
生境信息
分类讨论
比较 此新种与产于菲律宾的薄缘玉蟹Leucosia foresti较为相似,但前者的头胸甲、胸窦、雌性腹部和螯足的形状与后者不同一。